Download -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JIANGXI DAILY 修江起大潮 涛声响天外 供 …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6-04-17/A04/... ·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今年1

Transcript
Page 1: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JIANGXI DAILY 修江起大潮 涛声响天外 供 …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6-04-17/A04/... ·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今年1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邮编:330038 电话总机:86849114 自律热线:86847458广告部:86849125 广告经营许可证:3600004000008 发行中心:86849176总编办:86849545出版部:86849226经济部:86849086零售:每对开张0.50元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D898政教部:86849270理论评论部:86847291都市新刊:86849999副刊部:86849116文体部:86849195记者通联部:86849289 86849045 86849395(传真)摄影部:86849056新媒体部:86849474夜班编辑室:86849790声明:本报记者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投稿 文字 [email protected]邮箱 图片 [email protected]

要 闻 ■ 责任编辑 罗云羽 曹小武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JIANGXI DAILY4

华林汽配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建设全面提速;银河表计项目产销两旺,产品远销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春暖花开时节,行走在永修县工业园区,一股新工业发展春潮扑面而来,令人振奋。

作为昌九一体化的承接点和重要支点、九江市“T”型崛起落脚点的永修县,积极放大优势,主动作为,突出工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强化招商突破和项目推进“两抓手”,做优做强现代园区,培育壮大新产业集群,新工业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为九江市“T”型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精准招商近年来,永修县精心引进高质量、高

效益项目,坚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实现招商引资由全面撒网向精准招商转变,使新工业发展有了源头活水。

该县把招商引资视为“头号工程”,调整招商思维,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能人带动、社会参与等功能,采用以

商招商、产业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引进高端龙头项目和知名终端企业。借助全国有机硅产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做好有机硅产业增链补链文章,力争全年引进 20 家以上有机硅配套企业。抢抓上海、天津产业转移和“民企入赣”等机遇,主动对接,力促双德创新创业基地、震旦模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此外,严格企业入园审批机制,坚持项目环评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据了解,该县在去年引进项目 53 个、合同资金 136.4 亿元的基础上,招商再发力,今年已引进项目 11个,签约资金 16 亿元,唱响新工业发展主旋律。

推进项目建设为让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和“开花

结果”,永修响应九江市“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冲锋号,以百米冲刺的冲劲和跑马拉松的耐力,奋力推进项目建设,抢占新工业发展制高点。

该县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抓到底”机制,对项目分级调度,完善项目会商联办制度,推动落户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扶优做强企业,建立企业信息台账,加强对重点企业资源配置、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企业以股权经营、资产转让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裂变扩张,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成为项目建设的强劲引擎。此外,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完善金融支撑,利用银政企合作平台,为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实现新工业提速升级。据统计,去年该县在建、续建项目97 个,其中工业项目 42 个;市认定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1 个,开工项目数、亿元项目开工数居九江市前列。

做优产业集群该县把园区作为第一战场,加快云

山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步伐,推进马口、恒丰两大工业拓展区建设,将其打

造成对接昌九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完善云山、星火、城南园区支干路网和美化、亮化、绿化建设,建好艾城服务配套区,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增强园区承载力。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 100.34 亿元,园区整体实力位列全省第 21名。

为打造新工业增长极,该县与星火有机硅公司深度合作,筹建有机硅产品检测和公共研发中心,提升有机硅下游和终端产品研发及生产能力。推进新型建材、新型电子、新型机械、新型仿生制药等产业升级改造,构建“1+4”产业布局,促进新工业集约发展。依托星火电商产业园、云硅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今年 1至 2 月,永修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4 亿元,增长 85.5%;完成工业增加值14.03 亿元,增长 8.7%,开创了新型工业制造基地发展新境界。

修江起大潮 涛声响天外——永修县新工业发展掠影

郑文斌 杜家武 本报记者 练 炼

穿城而过的丰溪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保护好一泓清水,上饶市广丰区各级“河长”及河道巡管员、保洁员,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巡河、管河、治河工作,营造社会各界合力治河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本报记者 杨 敏摄

河畅景美

人间四月天,田野尽芳菲。4月 12日,记者走进芦溪县宣风镇

吐下村,但见座座大棚一字排开,煞是壮观。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光东自豪地说:“人家可能是‘一村一品’,我们这可是‘一村多品’。”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村里有萍乡市第一个铁皮石斛基地、萍乡市第一个百香果基地、萍乡市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等等。

42 岁的欧阳云是吐下村的“技术流”。作为当地的种植大户,她掌握了一门独门秘籍,那就是西瓜苗嫁接技术。按照以往经验,西瓜不能栽在原土里,必须一年换一块新地,西瓜大棚也得跟着重做,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欧阳云了解到浙江温岭有一种栽培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专程跑到那儿学了10天,光学费就花了5万元。“有了这项技术,我种的西瓜再也不

会死蔸了。”欧阳云解释道。她还现场演示了嫁接绝活,用刀片把西瓜苗的嫩芽削成薄片,轻轻插进用于嫁接的砧木中,随后夹紧接口移入营养钵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欧阳云手中,用于嫁接的砧木可以是丝瓜、南瓜、葫芦,嫁接后的西瓜根系发达,挂果率更高。

花卉苗木是吐下村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我省吹响绿色崛起的号角,吐下村的花木产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至今涌现花木种植大户 10户、花木龙头企业 4家,已建立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西健航实业有限公司等示范基地 6 个,带动农户 300 余户。全村现有花木种植面积近 3000 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村民肖福根种了 3 亩树苗,虽然处在“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多重结构中的最后一环,但因为傍了“大树”,仍

然得到了实惠,在加入协会的第一年便获得分红3.6万元。

在村民黄子健的铁皮石斛基地里,4 名村妇正在为外销的成品装箱称重,一捆捆码放整齐。2012年,黄子健投资480 万元,承租 50 亩地栽下了这片“软黄金”。眼下正是起苗的时节,记者看到,大棚里的铁皮石斛长势正旺,一畦一畦郁郁葱葱,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湿条每公斤 800元,干条则达到了每公斤 7000 元,黄子健的石斛基地每亩纯收入保守估计可达 10 万元。事实上,这片基地不但是黄子健的摇钱树,还是当地村民的致富源。仅去年,他为基地农民工支付的工资就超过了 20 万元。

“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带着大家一起干、一起富。”黄子健信心满满地说,“这碗‘绿色饭’,靠得住、留得久、吃得香!”

“绿色饭”就是吃得香本报记者 刘启红

本报南昌讯(记者范志刚)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定于 5 月 28日开业,这将是红谷滩新区九龙湖新城内的首个开业项目。4月16日,红谷滩新区、共青团南昌市委联合举办了2016年“春风行动”暨南昌万达城专场大型招聘会,为项目发展广纳人才。当天,共有1200余名求职者与万达城内各大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成为抢滩九龙湖的首批求职者。

九龙湖新城是南昌市继红谷滩新区之后重点打造的一个全新板块,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框架。在万达文化旅游城、绿地国际博览城等大型项目的引爆下,这里将成为一片宜居、宜业的新热土。

首批求职者抢滩九龙湖

本报井冈山讯 (记者李歆)4 月 16日,第七届井冈山杜鹃花节在井冈山茨坪开幕。本届杜鹃花节以“井冈杜鹃花更红”为主题,推出开幕式及文艺演出、杜鹃花展、旅行商及旅游媒体踩线采风、山地自行车骑行乐、井冈风光摄影图片展等五大主题活动,为期近一个月。

井冈山上杜鹃花品种众多,争奇斗艳。一年一度的井冈山杜鹃花节以花为媒,全面展示井冈山旅游新变化及井冈山的生态和自然风光,已经成为井冈山品牌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井冈山杜鹃花节开幕

本报讯 (记者黄锦军)4 月 16 日记者获悉,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产生,共 377 项,其中江西 4 个项目榜上有名。

4个项目分别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教育研究》、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中国古代名窑》和

《美术馆的历史》。

我省再添4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本报讯 (记者刘芝毅)4 月 16 日,记者从省供销社获悉,该社日前成立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通过协会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是我省供销系统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转变经营业态、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我省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投资潜力和产业潜力。目前,全省供销系统 10 个设区市社和 32个县级社都分别组建了电商企业,其中13 个电商企业通过自行开发、自建平台的方式运营,贵溪市社等5个县级社被列为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2015 年,全系统网络商品销售额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207%。

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我省供销系统有不少亮点。临川区推出“互联网+供销社”模式为农村提供便捷、优质的购物服务,宁都供销社推出的“1 号店特产中国宁都馆”为农民推销农副土特产品,解决“卖难”问题,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成为全省农村电商平台的

“标杆”。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供销系统已

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 6.5 万个,年销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面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大好形势,江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将充分挖掘这些网点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快速成长,更全面地为农村服务。

供销系统网络商品销售额逾40亿元5个县级社被列为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

本报资溪讯 (通讯员陈光平、徐牡娥)“走,周末去资溪采采茶、爬爬山、尝尝面包、吃吃烧烤……”3月下旬以来,资溪县白茶采茶节、面包焙烤比赛、白茶仙子评选等一系列节庆活动陆续登场,掀起旅游活动新一轮热潮。

资溪拥有大觉山、九龙湖、法水温泉、马头山原始森林等20多处景点,作为“人间净土”和“天然氧吧”,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旅游市场,该县主动作为,推进“旅游+”大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该县推进“旅游+农林”,以嵩市、马头山万亩现代有机休闲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大力发展建设了迦南观光园、逸沁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森林公园、采茶基地;依托毛竹资源和绿色食品

加工优势,做大“旅游+工业”文章,引导特色优势企业发展工业旅游,重点发展了景田实业、圣农食品、竹城工艺等旅游用品产业;促进“旅游+文化”,加快推进新月畲族民俗文化村、李山甫主题文化公园、面包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建立旅游咨询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交通公交化,实现住宿接待设施多元化,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此外,该县还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在重点景区实施 Wi-Fi 覆盖,促进旅游景区、旅游商品、旅行社和电商合作,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

通过营销、组办活动等手段,今年第一季度,全县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达7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27.4%。

资溪打造“旅游+”新业态

本报万安讯 (通讯员高春燕)近年来,万安县牢固树立“赶考”意识,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年决战”,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努力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去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

该县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将干部结对帮扶范围从县级、科级拓展延伸到股级和一般干部。建立了干部结对帮扶不脱贫、不脱钩,部门驻村联系不脱贫、不撤兵,扶贫对象不脱贫、不销号等长效机制,强化工作督查考核,严格奖惩问责,促进了帮扶责任的落实。安排财政资金600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小额贷款风险抵押和产业发展奖补,投入省级产业扶贫资金246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一村一品”富民产业。

安居扶贫也扎实推进。去年该县集中时间、力量,开展了搬迁扶贫移民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百日攻

坚”活动。搬迁扶贫移民主攻进城进园区,鼓励乡镇建点,实行梯度集中安置。落实“四补助一奖励一支持”的优惠政策,对进城入园的,采取由政府团购商品套房、财政进行补贴的办法进行安置,对迁入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了集中安置点,特殊困难户由镇村出资代建,实行“交钥匙”工程。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给移民等针对性后续帮扶措施,确保移民稳得住,能致富。去年已落实搬迁移民 4113 人。

此外,该县保障扶贫也进一步做细做实。县财政安排 500 万元专项资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进行代缴;设立了260万元基金,对贫困户进行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安排4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特困户子女上学一次性补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并全面实现提标提补。

万安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本报大余讯 (通讯员袁荣德、何玉民)传统产业钨及有色金属产业是大余县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由于资源利用粗放、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长期以来,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该县以重组改造老旧工矿企业为切入点,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向科技型和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企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创造越来越大的空间。近几年,全县相继有 2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

少项目投资亿元以上。为帮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余

县健全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机制,经立项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全部纳入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将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等作为帮扶重点。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增值税抵扣、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等难题。截至今年 2 月,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10.1%。

大余注入工业转型“绿动力”